从宇宙本身是个点这个终极出发可以探索很多宇宙奥秘
——简介《深入相对论来揭示空间粒子力光能电的统一》
徐永海(曾就读北京医学院医学系79级,北京医学院现为北京大学医学部)
2024年8月7日
(1)、基于迈克耳逊-莫雷实验,一定会发现宇宙本身是个点,是在个点内
迈克耳逊干涉仪像一个十字架,有一个交叉点和四个臂。一束光从左臂进入,到达十字架交叉点,遇到一个“左下——右上”(╱)呈45度角的半镀银玻璃片,被分为两束光。一束光是在上臂垂直地走了一个往返。另一束光是在右臂平行地走了一个往返。之后这两束光都进入下臂。上臂和右臂长度相等,这两束光应当是同时进入下臂。
迈克耳逊干涉仪是放在我们快速运动的地球上。Ⅰ、如果地球静止不动,这两束光会同时进入下臂!!!。Ⅱ、可是,地球是在快速运动中,这两束光应当不会同时进入下臂!!!。Ⅲ、可是、可是,迈克耳逊-莫雷实验的实验结果确是,这两束光是同时进入下臂的!!!。
这样只能是:相对于光来说,地球如同静止不动!!!!!!。
即,不论发光体如何运动,不论运动体如何运动,光与任何运动体的之间的速度差永远不变,永远是30万公里/秒。即,方向相同时,光的速度永远比任何运动体的速度还要再快上30万公里/秒。
打开手电筒可以发射出来一束光(光柱)。如果光源从开到关是1秒钟,这束光(光柱)的长度就是30万公里。如果光源从开到关是100亿年,这束光(光柱)的长度就是100亿光年(距离)。
假设我们和一个光柱前端同时从地球出发,飞行了100亿光年的距离,之后都返回到了地球。不论我们飞行的速度是多快!!!,在飞行中,光柱的速度依旧比我们的速度还要再快上30万公里/秒!!!。光柱中的一段一段的光段,是不停地在以30万公里/秒的速度在超我们。
光柱前端一定先返回到地球,我们一定后返回到地球。我们只能与光柱中端、光柱后端一起返回到地球。
如果,我们是用了1年的时间就返回到了地球。那么相对于我们来说,光柱前端一定是用了不到一年的时间就返回到地球。
而,地球上等待者,看到光柱前端返回地球的时刻,一定是在第100亿年结束这一时刻。光相对于他们的速度(速度差)也不变,也永远是30万公里/秒。地球上等待者,看到我们返回地球的时刻,一定是在第100亿年结束之后的某一时刻。
我们与地球上的等待者重逢时,我们只过了1年,可是地球上等待者已经过了1百多亿年。由于我们的快速飞行,相对于我们来说,地球上等待者的1百多亿年变短到了我们自己的1年。相对于快速飞行的我们来说,时间(时段)变短了!!!。
如果,我们的速度还快,越来越快,最后足够快,相对于我们来说,100多亿年的整个宇宙时间(时段)都要变短到0秒,并且100多亿光年(距离)的整个宇宙空间也都要变短到0米。
当我们的速度变快时,相对于我们来说,空间(距离)、时间(时段)会变短。当我们的速度足够快时,相对于我们来说,整个宇宙的空间、时间都会变短到零点。那么,宇宙的本来面目(本身)一定是虚空的、零点的,是个“点”,是在一个“点”之内。
(2)、从宇宙本身是个“点”这个终极出发,可以去探索质量和体积的本来面目
宇宙本身(本来面目)是个“点”,是在一个“点”之内。这个“点”一定是宇宙的终极,从“点”这个终极出发,在前人从没有涉足的广阔领域,通过逻辑推理,通过已经了解到的宇宙奥秘,我们可以去探索宇宙的很多未知奥秘。
尤其是我们可以去探索宇宙的终极奥秘,可以去探索宇宙的最小单位,及最小单位是如何构成整个宇宙的。
整个宇宙是从一个“起始点”中诞生的,自然可以从“起始点”中诞生出很多、很多、很多、很多的“点”,这些“点”一定是宇宙的最小单位。因为在宇宙中再也没有比“点”更小的东西了。
宇宙本身(本来面目)是个“点”,是在一个“点”之内。那么,宇宙中所有的最小单位“点”相当于都在同一个点上,相互之间就应当具有这样的特点:“你在我这里,我在你那里;你吸引着我,我吸引着你,相互之间具有互在互吸的关系”。这应当是万有引力,互在是万有引力的场,互吸是万有引力的力。
中子、质子、电子等粒子内具有了这最小单位“点”时,也就具有了万有引力、重量、质量。在中子、质子、电子等粒子基础上,整个物质世界也就具有了质量。
从宇宙起始点中诞生了宇宙空间,并且宇宙空间以光速在膨胀,宇宙的空间、粒子的体积不应当视而不见,而应当是物理学研究的重点!!!。可是,当今物理学可以说是,对宇宙的空间、粒子的体积是视而不见。
从“起始点”中诞生出了很多、很多、很多、很多的“点”,其中的一些“点”可以表现为最短的线,即表现为“弦”。这些“弦”一定是宇宙的另一种最小单位。
一些弦(线)可以构成一个面,一些面可以构成一个体。在“弦”基础上,可以构成粒子的体积、宇宙的空间。即,整个宇宙的空间(体积)是由极多、极多、极多的“弦”构成的,中子、质子、电子等粒子的体积是由一些不多的“弦”构成的。这应当就是物理学上的“弦理论”,“弦理论”是理论物理学上的重要学说,认为所有物质的最基本单位是“弦”,即一维的一小段“能量弦线”。
最小单位“点”构成了粒子的质量,最小单位“弦”构成了粒子的体积,即粒子(及夸克)是由最小单位“点”、“弦”构成的。一些粒子具有的可以是“点”多、“弦”少,即质量大、体积小,如中子、质子等重子。另一些粒子具有的可以是“点”少、“弦”多,即质量小、体积大,如电子等轻子。在中子、质子、电子这些粒子基础上,构成了原子、分子、物体、星球,构成了整个物质世界。
宇宙的空间(体积)是建立在不具有体积属性的最小单位“弦”基础上。物质世界的质量、体积是建立在不具有质量、体积属性的最小单位“点”、“弦”基础上。因此,整个宇宙(宇宙时间、宇宙空间、物质世界)可以相对于不同速度展现出不同大小,相对于足够快的速度展现为零点。
(3)、“磁铁同极靠近横向排斥”这一现象应当是又一个“落在牛顿头上的苹果”
宇宙本身是个“点”,最小单位“弦”相互之间也应当具有“你在我这里,我在你那里”的特点。同方向的“弦”相互之间应当具有“你吸引着我,我吸引着你”的特点。反方向的“弦”相互之间应当具有“你排斥着我,我排斥着你”的特点。这应当是磁力,互在是磁力的场,互吸是磁吸引力,互斥是磁排斥力。
中子、质子、电子等粒子的体积是由具有磁力的弦构成的,中子、质子、电子等粒子是具有磁力(磁矩)的。(如同粒子是由一捆箭构成的,箭头在一端,箭尾在另一端)。因此在对撞机内,在磁场的作用下,中子、质子、电子等粒子可以被吸引着快速运动。
只是,在原子内、在分子内、在物体内,中子、质子、电子等粒子是各个方向的,弦的磁力方向是各个方向的,磁力(磁矩)相互抵消,平时原子、分子、物体不展现出磁力(磁矩)。但是,在磁铁中,不少电子是同一方向的,磁力(磁矩)是同一方向的,而使得磁铁展现出磁力。
宇宙的空间是由具有磁力的弦构成的。由于宇宙空间是有限无边的,所以在宇宙空间中,弦的磁力方向应当都是各个方向的,磁力相互抵消,使得宇宙空间平时不展现出磁力。只有在磁铁等的作用下,一些构成宇宙空间的弦,它们的磁力方向是一致的,才会展现出磁力,而展现出磁力线、磁场。
宇宙的空间、粒子的体积应当是由“弦”构成的,是由具有磁力的“弦”构成的,磁力线、磁矩线应当都是真实存在的。磁力线与磁矩线之间应当存在着“同方向相吸、反方向相斥”,磁铁的“异极相吸、同极相斥”应当正是建立在这基础上。
每块磁铁都具有两个极,一端为N极,另一端为S极。在磁铁内部,磁力方向,即“磁矩线”的磁力方向,是从S极到N极。(箭头在S极,箭尾在N极)。在磁铁外部,磁力方向,即“磁力线”的磁力方向,是从N极到S极(箭头在N极,箭尾在S极)。
当一块磁铁的N极与另一块磁铁的S极,相对着(→←)接触在一起时。两块磁铁外部的“磁力线”就会进入到对方磁铁内。(如同自己的箭插入对方身体内)。此时在双方磁铁内,对方磁铁的“磁力线”、本磁铁的“磁矩线”,磁力方向是相同的。(如同,对方插进来的箭,和自己身体内的箭,方向相同)。磁力方向相同,相互之间是相吸的关系。就磁铁的N极与S极之间来说,表现为就是异极相吸。
当一块磁铁的N极与另一块磁铁的N极,相对着(→←)接触在一起时;或者当一块磁铁的S极与另一块磁铁的S极,相对着(→←)接触在一起时。两块磁铁外部的“磁力线”就会进入到对方磁铁内。(如同自己的箭插入对方身体内)。此时在双方磁铁内,对方磁铁的“磁力线”、本磁铁的“磁矩线”,磁力方向是相反的。(如同,对方插进来的箭,和自己身体内的箭,方向相反)。磁力方向相反,相互之间是相斥的关系。就磁铁的N极与N极之间、S极与S极之间来说,表现为就是同极相斥。
如果,两块磁铁的N极(或都是S极)相对,分别从南、北向中心点相互接近(→←),我们会发现,排斥力不是分别向南、北推(不是呈直线←→前后推),而是分别向东、西推(而是呈横方向↑↓向两侧推)。即,两块磁铁同极靠近,是横向排斥。此时应当是,两块磁铁各自向外延伸的“磁力线”已经伸入到对方的磁铁内。此时在双方磁铁内,对方磁铁的“磁力线”与本磁铁的“磁矩线”之间,是“线”与“线”之间相互在推,你推我到东,我推你到西。
两块磁铁同极靠近,是横向排斥,这一现象当今物理学并没有给予相应的、合理的解释。甚至没有注意到,是视而不见。“磁铁同极靠近横向排斥”这一现象应当是又一个“落在牛顿头上的苹果”。可以使我们认识到,磁力不仅仅是“异极相吸、同极相斥”,更是“磁力线与磁矩线之间,同方向相吸、反方向相斥”;并且,“异极相吸、同极相斥”正是建立在“磁力线与磁矩线之间的同方向相吸、反方向相斥”基础上。可以使我们去认识磁力的本来面目,尤其是可以使我们去认识体积、空间的本来面目。
(4)、电子云应当就是电子的体积,爱因斯坦说的“上帝不会掷骰子”应当是正确的
中子、质子、电子等粒子的体积是由具有磁力的弦构成的,中子、质子、电子等粒子具有磁矩,而使得在对撞机里,中子、质子、电子等粒子可以被吸引着快速运动。
即使不在对撞机内,不在这强大磁场的作用下。仅仅是在电视机的显像管内,仅仅是在这弱小磁场的作用下。电子也能被吸引着快速运动,从电子枪飞行到荧光屏上去。那么,相对于中子、质子来说,电子应当具有很强的磁力(磁矩),具有很多的弦,具有很大的体积。
电子云应当就是电子,就是电子本身,就是电子的体积。相对于中子、质子来说,电子<电子云>应当具有极大的体积,和具有极小的质量。
当今科学认为,电子是以“电子云”的形式存在的,在电子云内电子的位置是测不准的,即电子可以同时在电子云内的任何位置上。那么,电子云应当就是电子,就是电子本身,就是电子的体积。那个“点”状的、围绕原子核不停转圈的电子应当根本不存在。只有这样才能解释测不准现象:“不是测不准,而是根本不存在”。爱因斯坦说的“上帝不会掷骰子”,应当是正确的。
在当今化学、尤其是有机化学、更尤其是生物化学,时常论述到分子的空间结构。蛋白质、核酸(DNA、RNA)等有机大分子是由很多、很多原子构成的,而原子又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,这些有机大分子的空间结构是非常复杂的。有机大分子的空间结构可被比喻成大型的脚手架,一个、一个的电子云就像一个、一个的钢管,原子核就像连接几个钢管的“结点”(扣件)。只有把电子云看成就是电子,就是电子本身,就是电子的体积,才能解释分子的空间结构。如果把电子看成是围绕原子核不停运动、不停转圈的“点”,就很难解释分子的空间结构。
电子云应当就是电子,就是电子本身,就是电子的体积。相对于原子核来说,原子核外的电子<电子云>具有很小的质量、很大的体积,像个大气球。α粒子是氦原子核,相对于电子<电子云>来说,α粒子(氦原子核)具有很大的质量、很小的体积,像个小钢珠。α粒子撞击到电子<电子云>时,电子<电子云>不得不让开,α粒子仍成直线(或接近直线)前进。只有少数α粒子撞击到原子核上,才会出现大角度的偏转。用“电子云就是电子”也能解释著名的“α粒子散射实验”。
电子云应当就是电子,就是电子本身,就是电子的体积。在任何物体的表面(固体的表面、液体的表面),都是一层电子<电子云>(不会是原子核),电子<电子云>是由弦构成的,弦具有磁力,并磁力具有方向性。物体的表面是由一层具有磁力的弦构成的,磁力方向可以相同,弦相互之间可以具有相互吸引的力量,而可以形成表面张力。
物体的表面是一层电子<电子云>,是一层具有磁力的弦,使得物体的表面可以形成绝对的平面,光照在上面,可以出现反射,而不出现散射。物体的表面是一层具有磁力的弦,光(光波)也具有磁性、磁力,借着磁吸引力、磁排斥力,当光穿过这层具有磁力的弦时就会出现折射。
当今的物理学认为,电子是个“点”,这个点状的电子在导体内不停地流动形成电流,这个点状的电子在原子核周围不停地转圈形成电子云。当今的物理学理论体系可以说是建立在这“电子是个点”基础上,而得出了很多莫名其妙的观点,如在微观世界不存在因果关系等,科学成了玄学,成了笑话。
我们正确区分电子<电子云>、电力、磁力、射电光波、电流的关系,我们就会发现在微观世界同样存在着因果关系,而且就因果关系来说,是粒子决定原子,原子决定分子,分子决定物体,物体决定星球;是微观决定常观、宏观。爱因斯坦说的“上帝不是掷色子”一定是正确的。
我们通过认识到“电子云应当就是电子,就是电子本身,就是电子的体积”,我们就可以建立起一个系统的物理学理论体系、科学理论体系。其实,化学理论体系已经是建立在这电子云基础上,尤其是有机化学、生物化学只能建立在这电子云基础上。
(5)、弦构成空间和体积,借此可以探索光波的本来面目和能量的本来面目
宇宙的空间和粒子的体积都是由最小单位“弦”构成的。电子等粒子可以放出一些弦,弦加入到空间中,产生光波,光波行驶在由弦构成的空间中。另一个电子可以接收到光波,光波消失,并要从所在的空间中提取出相应的弦。此时,弦就是光子,光子就是弦。
电子放出、提取的只能是光子(弦),不会是光波;在空间传递的只能是光波,不会是光子(弦),如此才能解释“光的波粒二象性”。放出、提取的只能是整数的光子(弦),不能是分数的光子(弦),只有这样才能解释“量子论”。
提取到光子(弦),电子<电子云>变大。两个电子<电子云>相邻,借着电子<电子云>变大,借着电子<电子云>与电子<电子云>之间的电排斥力,两个电子<电子云>就要相互远离。两个电子<电子云>要相互远离,两个电子<电子云>所在的分子、小颗粒,相互之间也要相互远离。分子、小颗粒相互之间相互远离,产生运动,这个运动就是布郎运动。
在物体内,一些分子之间的键电子<电子云>放出光子(弦),光子(弦)加入到空间中,产生光波,键电子<电子云>的体积变小。同一物体内,其它一些分子之间的键电子<电子云>接收到光波,光波消失,键电子<电子云>从自己的位置上,从空间中提取到光子(弦),键电子<电子云>的体积变大。这个现象,在同一物体内,在每个键电子<电子云>上不停地出现,键电子<电子云>在不停地变大、变小。键电子<电子云>变大,电子<电子云>相互之间就要相互远离,就会产生运动——布郎运动,分子之间的关系就不能稳定下来,这时物体的存在状态就是液态。
氮气、氧气、二氧化碳气、水蒸气等气体分子,这些分子的最外层具有一些电子<电子云>,这些电子<电子云>具有较多的弦、较大的体积。这些分子的最外层是,电子<电子云>接触着电子<电子云>,没有空隙,其它分子上的键电子<电子云>不能再插进来。分子内的原子核不能再和其它分子内的键电子<电子云>吸引在一起结合成物体,这些分子只能单独存在。这些分子的最外层是体积较大的电子<电子云>,电子<电子云>带负电荷,借着负电荷与负电荷之间的电排斥力,分子相互之间都尽可能地相互远离,它们的存在状态是气态。
缺乏光波,缺乏红外光波,也就是温度下降,气态分子上的电子<电子云>不能再得到充分的光波、光子(弦),不能在保持较大的体积(电子云),这时这些分子就不能再以气态形式存在,这时就要由气态变成液态。再缺乏光波,缺乏红外光波,也就是温度再下降,液体内,分子间的键电子<电子云>不能再变大、变小,分子之间的关系稳定下来,这时就要由液态变成固态。固态的物体,键电子<电子云>是稳定的,正负电荷的电吸引力是稳定的,物体也是稳定的。
电子接收到光波,可以从所在的空间提取到光子(弦、小体积),电子的体积增大,即电子云增大。电子的体积增大,即电子云增大,会出现原子间距离增大,会出现热涨。还会出现固体变成液态、液体变成气体等物理反应,会出现一些化学反应,而出现能量反应。
能量应当是建立在体积基础上,体积、空间应当是能量的本来面目。光子应当是个弦(弦构成面,面构成体积),是最小的体积单位,也应当是最小的能量单位。空间(宇宙空间)应当是由光子(弦)构成的,由能量构成的,空间(宇宙空间)应当是个取之不尽、用之不竭的能量库。
(6)、电流应当是射电光波流在导体内的传导,而不应当是电子在导体内流动
在导体内,一个电子放出相应的光子(弦),光子(弦)加入到空间中产生光波——射电光波。另一个电子接收到相应的射电光波,相应的射电光波消失,这个电子从空间中提取相应的光子(弦)。与此同时,这个电子又放出相应的光子(弦),产生射电光波。在导体内,一个一个的电子都依次进行相同的反应,这样一些射电光波就沿着这个导体传导,而形成电流。
电流应当是射电光波流在导体内的传导,而不应当是电子在导体内流动。射电光波(所有光波)是个以光速膨胀的球面、环,环具有方向性,顺时针方向、逆时钟方向。因方向不同“顺时针方向、逆时钟方向”,电流具有两种“正极电流、负极电流”。当今物理学把这两种电流说成是“电子电流、空穴电流”,空穴如何流动实在是不能自圆其说。
导体内,射电光波流(电流)在传导时,电子<电子云>因接收了射电光波,电子<电子云>的体积增加的很大。可是,只有导体表面的外边具有更多的空间,可以使电子<电子云>更容易增加体积。而导体内部则缺乏空间,不容易使电子<电子云>增加体积。因此射电光波在电子<电子云>之间的传递,即电流(射电光波流)在导体内的传导,只集中在导体的表面,即电流具有趋肤效应。由此,也支持电流应当就是射电光波在电子<电子云>之间的传递,也支持电子云就是电子,就是电子本身,就是电子的体积。
一些物体接收到光波,可以从空间中获得光子(弦),获得能量,获得电流,如光电效应。光波具有磁性,类似于运动着的磁力线。同样一些物体接收到运动的磁力线(或物体主动地、被动地切割到磁力线),也可以从空间中获得光子(弦),获得能量,获得电流,这应当是发电机的原理。
铜线切割磁力线本身不会遇到阻力,这是物理学的实验结果!!!!!!。在发电机中,铜线切割磁力线本身不会遇到阻力,不会为此消耗能量。发电机所消耗的能源(石油、煤炭、水力、风力、核能等)应当是用于克服发电机中的摩擦阻力。铜线切割磁力线所获得的电能(能量),应当是从空间中白白获得的,与消耗的能源并没有直接关系。
在发电机中,磁铁转子是电磁铁,即用自己所发出的一部分电能,来使自己变成电磁铁。电磁铁的磁力线多了很多倍,周围铜线多切割了很多倍的磁力线;此时并没有为此多消耗能量,可是却因此多获得了很多倍的电能,这多获得的很多倍电能只能是空间白白给的。
用一个非常高效的发电机来发电,拿出其中的一部分电来带动一个非常节能的电动机,这个电动机再返回来转动这个发电机去发电。一部分电在这“发电机、电动机”内部循环,另一部分电就会从这个“电动机、发电机”组合中发出来,而可以白白地获得电能。借此我们人类可以白白地获取空间这永不枯竭的能源,而可以使我们人类永远生活在能源充足之中。
(7)、从宇宙本身是个点这个终极出发,来揭开空间、粒子、力、光、能、电等等宇宙奥秘
整个宇宙本身是个点,整个宇宙是从一个点中诞生的。从“点”这个终极出发,我们可以去认识空间、体积的本来面目,可以去认识磁场、磁力线、磁矩线的本来面目。并认识到空间应当是个取之不尽的能量库,借着磁悬浮等可以白白获取这能源。
从宇宙起始点中诞生了宇宙空间、物质世界(宇宙时间仅仅是个过程),宇宙空间和物质世界的基本单位——基本粒子——就应当具有某些相同特点。根据宇宙空间的特点,我们可以去认识基本粒子的本来面目,去认识到最小单位“点”、“弦”是如何构成基本粒子的(及夸克的),可得出一个粒子周期表。我们可以认识到,粒子除了具有3个夸克(如中子、质子)、2个夸克(如介子)外,还可以具有其它数量的夸克。
在认识到宇宙本身是个“点”和基本粒子本来面目的基础上,我们可以去认识基本力的本来面目,可得出一个基本力的统一理论。我们可以认识到,基本力只能具有万有引力、磁吸引力、磁排斥力、电吸引力、电排斥力、弱力、强力这七种。
在认识到基本粒子、基本力的本来面目基础上,我们可以去认识原子核内的内部结构,可得出一个原子核结构的模型。我们可以认识到,为什么在较大的原子核内中子数一定大于质子数,为什么一些原子核会发生核裂变。
我们还可以去认识原子核外的电子<电子云>排列,去认识原子之间“键”的本来面目,在“键”基础上去认识分子的构成及物体的构成。我们还可以认识到,为什么会具有热胀冷缩、布朗运动、化学反应,为什么会具有气态、液体、固态,等等。即,我们可以去认识到能量的本来面目,认识到光波与能量的关系。
我们可以去认识光波的本来面目,可以认识到光为什么会具有波粒二象性,等。
我们可以去认识电流的本来面目,可以认识到电流为什么会具有正极电流(空穴电流)、负极电流(电子电流)这两种,等。
总之,从宇宙本身是个“点”这个终极出发,我们可以去认识空间、基本粒子、基本力、光波、能量、电流的本来面目,并且认识到它们是统一的。
宇宙本身是个“点”,整个宇宙都是在这个“点”之内展现的。这个“点”一定是宇宙的终极,从“点”这个终极出发,在前人从没有涉足的广阔领域,通过逻辑推理,我们去探索整个宇宙,我们可以去认识宇宙的终极奥秘,可以去认识宇宙的很多未知奥秘,我们应当可以带来科学的新突破。
中国科学院郭汉英研究员说过:“物理学并不是一个已完成的逻辑体系。相反,它每时每刻都存在着一些观念上的巨大混乱。科学发展的历史正预示着,一场新的变革正在酝酿,并且迟早会到来,物理学正面临新的挑战、酝酿新的突破”。
本文为《深入相对论来揭示空间粒子力光能电的统一》的简介
《深入相对论来揭示空间粒子力光能电的统一》见:
https://xuyonghai.blogchina.com/744652454.html
https://xuyonghai1960.blogspot.com/2024/06/blog-post_24.html
徐永海,住北京市西城区德胜门外新风南里10号楼6门501室,手机微信:18600229405,电子邮件:xuyonghai@aliyun.com,另一微信号:xuyonghai-1960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