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宇宙在个点内来认识量子如何构成宇宙》序言
2025-09-16 20:59:12
  • 0
  • 0
  • 0
  • 0

《宇宙在个点内来认识量子如何构成宇宙》序言

——迈克耳逊莫雷实验将告诉我们宇宙在个点内在上帝手心里

徐永海

(曾就读北京医学院医学系79级,北京医学院现为北京大学医学部)

2025年9月16日

一、任何光与任何运动体之间的速度差永远是30万公里/秒

1881年-1887年,迈克耳逊和莫雷进行了迈克耳逊-莫雷实验。迈克耳逊干涉仪像一个十字架,有一个交叉点和四个臂。一束光从左臂进入,到达十字架交叉点,分为两束光。其中一束光在上臂垂直地走了一个往返,其中另一束光在右臂平行地走了一个往返。之后这两束光都返回到交叉点,并进入下臂。

迈克耳逊干涉仪是放在我们快速运动的地球上。如,地球围绕太阳的运动速度是29公里/秒,太阳带着地球在银河系中的运动速度是250公里/秒,银河系还应当带着太阳及地球在宇宙空间中以很快的速度在运动。

如此,走在上臂中的那束光,走的路程变成了“倒V字”型(∧),增加了路程。走在右臂中的那束光,走的路程也增加了。并且这两束光增加的路程是不一样的,因此这两束光应当不会同时进入下臂。

Ⅰ、如果地球静止不动,这两束光会同时进入下臂!!!。Ⅱ、可是,地球是在快速运动中,这两束光应当不会同时进入下臂(明线的干涉条纹应当变成暗条纹)!!!。Ⅲ、可是、可是,迈克耳逊-莫雷实验的实验结果确是,这两束光是同时进入下臂的(明线的干涉条纹没有变成暗条纹)!!!。这样只能是:相对于光来说,地球如同静止不动!!!!!!。

如,由于地球是在快速的运动中,一些光是从前面迎头撞向地球,撞的力量应当大,光撞到地球的速度应当是光速加上地球的速度。另一些光是从后面追尾撞向地球,撞的力量应当小,光撞到地球的速度应当是光速减去地球的速度。

可是根据迈克耳逊-莫雷实验的实验结果,虽然地球是在快速的运动中,但是不论从前面迎头撞到地球的光,还是从后面追尾撞到地球的光,它们撞到地球的力量都是相同的,它们撞到地球的速度都是相同的,都是30万公里/秒,不加,不减。

即,根据迈克耳逊-莫雷实验的实验结果,它应当是发现了这么一件事情,就是,不论任何发光体如何运动,不论任何运动体(如地球)如何运动,任何光与任何运动体(如地球)之间的速度(速度差)永远不变,永远是30万公里/秒。同时,也必然会出现“不论你如何运动,你所测量的光速都是30万公里/秒”(光速不变)。

这如同在说,两车迎头相撞和两车追尾相撞,撞击的速度,撞击的力量都是相同的。而,这完全违反经典物理学、近代物理学,是物理学上空的一个乌云。发现这个乌云,并来解释为什么会出现这个乌云,一定是最伟大的科学家。

1905年爱因斯坦提出了“不论你如何运动,你所测量的光速都是30万公里/秒”(光速不变)来发现了这个乌云,并提出了“相对论”来解释了为什么会出现这个乌云。因此说,爱因斯坦是我们人类整个历程中的最伟大的科学家,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。

在迈克耳逊-莫雷实验基础上,在“任何光与任何运动体之间的速度差永远是30万公里/秒”基础上,才会得出“不论你如何运动,你所测量的光速都是30万公里/秒”(光速不变)。我想只要智商正常,学过中学物理学的人,一定都会得出这个结论。

而,在迈克耳逊-莫雷实验基础上,在“不论你如何运动,你所测量的光速都是30万公里/秒”(光速不变)基础上,即在“任何光与任何运动体之间的速度差永远是30万公里/秒”基础上。

一定会得出:“方向相同时,不论快速飞行者的速度是多快,光的速度一定是永远比快速飞行者的速度还要再快上30万公里/秒,快速飞行者的速度一定是永远比光的速度要慢上30万公里/秒”。如此,才会出现爱因斯坦提出的“不论你如何运动,你所测量的光速都是30万公里/秒”(光速不变)。我想只要智商正常,学过中学物理学的人,一定都会得出这个结论。

一定还会得出“同时出发,光永远比你快!!!,光永远飞在你的前面!!!!!!;同时出发,你永远比光慢!!!,你永远飞在光的后面!!!!!!”。我想只要智商正常,学过中学物理学的人,一定也都会得出这个结论。

二、相对于快速飞行的你来说,时间、空间会变短

打开手电筒可以发射出一束光(光柱)。如果从开到关是100亿年,这束光(光柱)的长度就是100亿光年(距离)。这个光柱也可以说是由一节节光段无缝连接而成的。

如果你和一个极长光柱的前端同时从地球出发,都飞行了100亿光年的距离,之后都返回到地球。即使你的速度极快,你是只用了1年的时间就完成了这次旅行,返回到了地球。可是在飞行中,你一定是依旧只会看到,这个光柱的速度依旧比你的速度还要再快上30万公里/秒。一节节光段的速度依旧比你的速度还要再快上30万公里/秒,一节节光段依旧总是连续着以30万公里/秒的速度在不停地超你。如此,才会出现爱因斯坦提出的“不论你如何运动,你所测量的光速都是30万公里/秒”(光速不变)。

因光永远比你快!!!,光永远飞在你的前面!!!!!!,光柱前端一定比你先返回到地球,你只能和光柱中部或后端同时返回到地球。相对于你来说,你是在第1年结束这一时刻返回到地球的;自然相对于你来说,光柱前端一定是在第1年结束之前的某一时刻返回到地球的,如第11月。

因这段距离是100亿光年(距离),相对于地球来说,地球看到,光柱前端返回地球的时刻,一定是在第100亿年结束这一时刻。因你永远比光慢!!!,你永远飞在光的后面!!!!!!,那么,相对于地球来说,地球看到,你返回地球的时刻,一定是在第100亿年结束之后的某一时刻,如第101亿年。

总之,相对于快速飞行的你来说,你返回到地球时,你与地球重逢时,你是只过了1年,你是只长了1岁。而相对于地球来说,地球看到你返回时,地球与你重逢时,地球是已经过了100多亿年,地球是已经长了100多亿岁。

此时,由于你的快速飞行,相对于你来说,地球的100多亿年变短到了你自己的1年;相对于你来说,时间(时段)变短了。

整个宇宙是从一个起始点中诞生的,并且随着宇宙时间行驶,宇宙空间以光速在膨胀。当宇宙时间是100多亿年时,宇宙空间就会是100多亿光年(距离)。当宇宙时间是1年时,宇宙空间就会是1光年(距离)。时间(时段)变短,必然会带来空间(距离)变短。

也就是说,当你快速飞行时,相对于快速飞行的你来说,时间(时段)、空间(距离)都会变短。

在迈克耳逊-莫雷实验基础上,在爱因斯坦提出的“不论你如何运动,你所测量的光速都是30万公里/秒”(光速不变)基础上,即在“任何光与任何运动体之间的速度差永远是30万公里/秒”基础上,我们再借助一个极长的光柱,我们可以很容易地来理解“相对于快速飞行的你来说,时间(时段)、空间(距离)会变短”,可以很容易地来理解“相对论”。

三、相对于静止者才是,30万公里/秒(光速)是最快速度

相对于地球来说,这个光、这个光柱、这个光柱前端与地球他之间的速度差也是30万公里/秒。自然,相对于地球他来说,光柱前端的速度永远是30万公里/秒。

相对于地球他来说,你快速飞行者永远不能超过光柱前端。自然,相对于地球他来说,你快速飞行者的速度永远不能超过30万公里/秒。

相对于地球他来说,自然可以得出:“30万公里/秒是最快速度,任何速度都不能超过30万公里/秒;你快速飞行者的速度可以越来越接近30万公里/秒,但是你快速飞行者的速度永远不能超过30万公里/秒”。

相对于你如此快的速度,地球如同静止者。因此,相对于静止者来说,自然也就是:“30万公里/秒是最快速度,任何速度都不能超过30万公里/秒;那些快速飞行者的速度可以越来越接近30万公里/秒,但是永远不能超过30万公里/秒”。

可是,在飞行中,你快速飞行者(自己)依旧是只会看到,这个光柱的速度依旧比你的速度还要再快上30万公里/秒,一节节光段的速度依旧比你的速度还要再快上30万公里/秒,一节节光段依旧总是连续着以30万公里/秒的速度在不停地在超你。如此,才会出现爱因斯坦提出的“不论你如何运动,你所测量的光速都是30万公里/秒”(光速不变)。

相对论,即,相对于快速飞行者来说和相对于静止者来说,时间、空间、速度是不同的,因此才称作“相对论”。这才是相对论的核心!!!!!!!,这才是被称为“相对论”的原因!!!!!!!!。

相对于静止者来说,作为他不是快速飞行者来说,30万公里/秒(光速)是最快速度,任何速度都不能超过30万公里/秒(光速),你快速飞行者的速度可以越来越接近30万公里/秒,但是永远不能超过30万公里/秒。同时,相对于静止者来说,时间(时段)、空间(距离)不会变短。

相对于快速飞行者来说,作为你就是快速飞行者来说,不论你快速飞行者的速度是多快,哪怕是无限快,光的速度依旧是永远比你快速飞行者的速度还要再快上30万公里/秒。同时,相对于你快速飞行者来说,时间(时段)、空间(距离)会变短。

总之,在迈克耳逊-莫雷实验基础上,在爱因斯坦提出的“不论你如何运动,你所测量的光速都是30万公里/秒”(光速不变)基础上,即在“任何光与任何运动体之间的速度差永远是30万公里/秒”基础上,我们再借助一个极长的光柱,我们可以很容易地来全面理解相对论了。即不落下相对于静止者来说的,也不落下相对于快速飞行者来说的。

四、基于迈克耳逊-莫雷实验,一定会发现宇宙在个点内

在迈克耳逊-莫雷实验基础上,一定会得出“任何光与任何运动体之间的速度差永远是30万公里/秒”,而得出爱因斯坦提出的“不论你如何运动,你所测量的光速都是30万公里/秒”(光速不变)。

一定会得出“方向相同时,不论快速飞行者的速度是多快,光的速度一定是永远比快速飞行者的速度还要再快上30万公里/秒,快速飞行者的速度一定是永远比光的速度要慢上30万公里/秒”。如此,才会出现爱因斯坦提出的“不论你如何运动,你所测量的光速都是30万公里/秒”(光速不变)。

一定会得出“同时出发,光永远比你快!!!,光永远飞在你的前面!!!!!!;同时出发,你永远比光慢!!!,你永远飞在光的后面!!!!!!”。

在这些基础上,一定会得出,作为快速飞行者,当你的速度变快时,相对于你来说,时间(时段)、空间(距离)会变短。当你的速度是足够快、无限快时,相对于你来说,时间(时段)、空间(距离)会变短到零点,并且整个宇宙的时间、空间都会变短到零点。我想只要智商正常,学过中学物理学的人,一定都会得出这个结论。

只有,相对于静止者来说,作为他不是快速飞行者来说,才是“30万公里/秒(光速)是最快速度,任何速度都不能超过30万公里/秒(光速),你快速飞行者的速度可以越来越接近30万公里/秒,但是永远不能超过30万公里/秒。”

而,相对于快速飞行者来说,作为你就是快速飞行者来说,一定是“不论你快速飞行者的速度是多快,哪怕是无限快,光的速度依旧是永远比你快速飞行者的速度还要再快上30万公里/秒。”

可是,当今物理学,在说到“30万公里/秒(光速)是最快速度,任何速度都不能超过30万公里/秒(光速)”时,没有指明这仅仅只是相对于静止者来说的。而使得人们是想当然地认为,这也是相对于快速飞行者来说的。

即,人们会想当然地认为,相对于快速飞行者来说,快速飞行者自己的速度也永远无法超过30万公里/秒,(如同被施了魔法,使出吃奶的力量,也不能超过30万公里/秒)。而会想当然地认为,即使再“时间变短、空间变短”,也短不到那里去,而回避了整个宇宙时间、宇宙空间会变短到“零点”的问题。

为什么会出现这一现象。可能是,在100多年前,物理家们说:“当你快速飞行时,相对于快速飞行的你来说,空间会变短(距离会变短)、时间会变短(时钟会变慢)”,人们就已经很难接受了。如果物理学家们再接着说:“当你的速度足够快、无限快时,相对于快速飞行的你来说,整个宇宙的空间、时间都要变短到零点”,人们就更难接受了。

为了回避整个宇宙时间、宇宙空间会变短到“零点”的问题,物理学家们不仅没有指明“30万公里/秒(光速)是最快速度”仅仅只是相对于静止者来说的,还将“时间(时段)变短”说成是“时钟(钟表)变慢”,甚至说成是“时间变慢、时间膨胀”。

如果你快速飞行者是只过了1年,那么你的时钟(钟表)中的时针就会是走了730圈。(时针是一天走两圈,走了一年365天,共730圈)。如果地球是过了100多亿年,那么地球上时钟(钟表)中的时针就会是走了73000多亿个圈。(时针是一年走730圈,走了100多亿年,共73000多亿个圈)。此时,相对于地球上的时钟(钟表),你快速飞行者的时钟(钟表)是明显的走慢了、变慢了。

“时间变短”必然会带来“时钟(钟表)变慢”,只是时间(时段)是一维的,如同一条线,变长、变短才好理解。物理学家们将“时间变短”说成是“时钟(钟表)变慢”,实在是将简单事物复杂化,而变得不好理解,而回避了整个宇宙时间、宇宙空间会变短到“零点”的问题。

至于说将“时间(时段)变短”说成是“时间变慢、时间膨胀”,更是将正确的论述变成了错误的论述,而更是回避了整个宇宙时间、宇宙空间会变短到“零点”的问题。

在迈克耳逊-莫雷实验基础上,在爱因斯坦提出的“不论你如何运动,你所测量的光速都是30万公里/秒”(光速不变)基础上,即在“任何光与任何运动体之间的速度差永远是30万公里/秒”基础上。我们再借助一个极长的光柱。今天我们应当可以来接受“当你的速度是足够快、无限快时,相对于快速飞行的你来说,时间(时段)、空间(距离)会变短到零点,并且整个宇宙的时间、空间都会变短到零点”这个结论了。

当你的速度变快时,相对于你来说,时间(时段)、空间(距离)会变短。当你的速度是足够快、无限快时,相对于你来说,时间(时段)、空间(距离)会变短到零点,并且整个宇宙的时间、空间都会变短到零点。那么,宇宙的本来面目(本身)一定不是实实在在的。如果是实实在在的,就不会是相对于不同速度,宇宙为不同大小;相对于速度足够快、无限快,宇宙为零点。那么,宇宙的本来面目(本身)一定是虚空的、零点的,是个“点”,是在个“点”内。

“宇宙本身是个点,是在个点内”这有什么意义呢。宇宙本身是个点,是在一个点内,这个“点”一定是宇宙的终极,从“点”这个宇宙终极出发,我们可以去探索宇宙的很多未知奥秘,可以揭开宇宙的很多未知奥秘。

五、从“点”这个宇宙终极出发,可以统一相对论和量子论

宇宙大爆炸理论告诉我们:“在138亿年前,整个宇宙是从一个起始点中诞生的”。而只有宇宙本身是个“点”,并一直都在这个“点”内,才有可能从一个“点”中诞生出如此宏大的宇宙。我们能够理解整个宇宙是从一个“点”中诞生的,自然也应当可以理解整个宇宙本身是在一个“点”内。即,借助哲学,我们应当可以得出,宇宙本身是在一个“点”内,整个宇宙都是在这个“点”内展现出来的。我想,只要智商正常的人,都应当会得出这个结论。

基于迈克耳逊-莫雷实验,我们一定会发现宇宙本身在个“点”内。即借助科学,我们更可以得出宇宙本身是在一个“点”内,整个宇宙都是在这个“点”内展现出来的。我想,只要智商正常,学过中学物理学的人,都应当会得出这个结论。

整个宇宙是从一个“起始点”中诞生的,自然可以从这“起始点”中诞生出很多、很多、很多……的“点”,一些“点”还可以表现为“弦”。这“点”、这“弦”应当是宇宙的最小单位——量子,因为在宇宙中再也没有比这“点”、这“弦”更小的东西了。

宇宙本身是个“点”,是在个“点”内。宇宙中所有的最小单位(量子)“点”相当于都在同一个点上,相互之间就应当具有互在互吸的关系。这应当是万有引力,互在是万有引力的场,互吸是万有引力的力。粒子内具有这最小单位(量子)“点”时,也就具有了万有引力、重量、质量。物质世界的质量应当是建立在量子“点”基础上,是由量子“点”构成的。

宇宙中所有的最小单位(量子)“弦”相当于都在同一个点上,相互之间就应当具有互在互吸、互在互斥的关系,同方向相吸,反方向相斥。这应当是磁力,互在是磁力的场,互吸是磁吸引力,互斥是磁排斥力。“弦”可以构成“面”,“面”可以构成“体”。粒子的体积、宇宙的空间都应当是建立在量子“弦”基础上,是由具有磁力的“弦”构成的。从而使得在空间中可以展现出磁力线、磁场,磁力线应当不是虚构的,而是真实存在的。

无数的环可以构成一个球面(如地球的表面),球面可以称为“环的平方”。同样无数的“环的平方”(球面)可以构成“环的立方”。环、环的平方、环的立方,都是有限无边的。因为宇宙空间是“环的立方”,所以构成宇宙空间的“弦”平时不展现出磁力来。只有在光波、磁铁等的作用下,一些“弦”才会展现出磁力来,而成为磁力线、磁场。

粒子的体积是由具有磁力的“弦”构成的,粒子是具有磁力、磁矩的。因此在对撞机内,在磁场的作用下,中子、质子、电子等粒子可以被吸引着快速运动。在电视机的显像管内,在这弱小磁场的作用下,电子也能被吸引着快速运动。那么相对于中子、质子来说,电子应当具有很强的磁力(磁矩),具有很多的“弦”,具有很大的体积。电子云应当就是电子,就是电子本身,就是电子的体积。

当今科学认为,电子是以“电子云”的形式存在的,在电子云内电子的位置是测不准的,即电子可以同时在电子云内的任何位置上。那么,电子云应当就是电子,就是电子本身,就是电子的体积。那个“点”状的、围绕原子核不停转圈的电子应当根本不存在。只有这样才能解释测不准现象:“不是测不准,而是根本不存在”。爱因斯坦说的“上帝不会掷骰子”,应当是正确的。

借此我们可以解释薛定谔提出的“电子在电子云内是不能确定位置的,并且可以同时在电子云的任何位置上”(测不准)。这是物理学上空的又一个乌云,由此诞生了量子论。

在迈克耳逊-莫雷实验基础上,来认识到宇宙本身在个“点”内,并从“点”这个宇宙终极出发,我们可以统一相对论和量子论,并彻底驱散物理学上空的“光速不变和测不准”这两个乌云。

六、从“点”这个宇宙终极出发,可以去认识宇宙的众多奥秘

整个宇宙的空间(体积)、整个物质世界的体积是建立在不具有体积属性的最小单位(量子)“弦”基础上,整个物质世界的质量是建立在不具有质量属性的最小单位(量子)“点”基础上。因此,整个宇宙(整个宇宙时间、整个宇宙空间、整个物质世界)可以相对于不同速度展现出不同大小,可以相对于速度足够快、无限快展现为零点。

宇宙空间可以相对于不同速度展现出不同大小,可以相对于速度足够快、无限快展现为零点。宇宙空间一定不是由“以太”构成的,因为“以太”如同液体、气体、固体一样,是实实在在的,不会出现“由以太构成的宇宙空间,相对于不同速度展现出不同大小,相对于速度足够快、无限快展现为零点”的现象。

宇宙的空间、粒子的体积都是由最小单位(量子)“弦”构成的,弦具有磁性、磁力。粒子(如电子——电子云)可以放出一部分“弦”到空间中,产生光波。光波是以光速膨胀的球面,在球面上,构成空间的弦此时展现出磁力来。即,光波应当是,构成宇宙空间不同位置的弦,以光速依次地展现出磁力来。

另一个粒子(如电子)可以接收到光波,光波消失,粒子(如电子)就会从自己的位置上从空间中提取出相应的“弦”。粒子(如电子)放出“弦”,体积变小;粒子(如电子)提取“弦”,体积变大。电子(电子云)的体积变大,可以出现热胀等能量反应,可以出现固态变为液态、液态变为气态等能量反应,可以出现分子结构变化并放出光波等能量反应,而可以出现燃烧、爆炸等能量反应。

在空间传递的只能是光波,粒子(如电子)放出、提取的只能是“弦”,而“弦”可以带来能量反应,“弦”等于是光子,“弦”就是光子!!!,弦(光子)也是能量的最小单位(量子)。粒子(如电子)放出、提取的只是光子,不会是光波;而在空间中传导的只是光波,而不是光子。由此,我们可以解释“光的波粒二象性”。

一个粒子接收光波提取光子(弦),同时可以立刻放出光子(弦)产生光波。借此,在一个导体内,一些电子<电子云>可以依次地传递光波——射电光波,而产生电流。电流应当是射电光波在导体内的电子<电子云>之间的传递。射电光波具有方向性,顺时针方向、逆时针方向,因此电流具有两种,正极电流、负极电流。当今物理学,一边说电流是电子流动的反方向,另一边又说正极电流是空穴向前流动,实在是牵强附会。

电子<电子云>接收“可见光波”提取光子,同时可以立刻放出光子产生“射电光波”。这些射电光波可以被传递出来,成为电流,这是光电效应。磁铁转子带动磁力线旋转,此时磁力线如同光波(光波是构成空间的弦以光速依次地展现出磁力来,是以光速运动的磁力线)。周围的导体(如铜线)的电子<电子云>接收到(即被动切割到)磁力线,也会提取光子,同时也会立刻放出光子产生射电光波,成为电流,这应当就是发电机的工作原理。切割磁力线没有阻力,不会为切割磁力线消耗能量,电能是白白从空间中获得的。未来可以将发电机的摩擦阻力减小到为零,而可以从空间中获得永不枯竭的能源。

在外太空中,我们看到太阳的周围、星星的周围都是黑暗的,它们发出的光并没有照亮它们周围的空间,它们发出来的光,只能是加入到宇宙空间中去了。宇宙中千亿千亿数量的恒星在每时每刻都在释放出巨大数量的光子(弦),这些光子(弦)只能是加入到宇宙空间中,所以宇宙空间是在不断地膨胀中。空间是由弦(光子)构成的,空间是一个取之不尽、用之不竭的能量库。

当今物理学仅仅把宇宙的空间视为背景,把粒子视为一个点,对宇宙的空间(体积)、粒子的体积都是视而不见。借着认识宇宙的空间(体积)、粒子的体积的本来面目,我们可以来认识光波、能量、电流及光电效应、发电机等的本来面目,我们还可以去认识基本粒子、基本力、原子核等的本来面目。

宇宙时间仅仅是个过程,从宇宙起始点中只诞生了宇宙空间和物质世界,自然宇宙空间和物质世界的基本单位——基本粒子,就会具有某些相同特点。借着认识宇宙空间的特点,我们可以认识基本粒子的构成,可以得出一个基本粒子的周期表,可以认识到一些粒子可以具有更多数量的夸克,可以认识到粒子为什么会出现蜕变,如为什么一个中子可以蜕变为一个质子、一个电子、一些光子。

因宇宙本身是个“点”,是在个“点”内。宇宙中所有的量子(点、弦),和由量子构成的所有基本粒子,相当于都在同一个“点”上,相互之间就会具有互在互吸、互在互斥的关系。借此我们可以认识基本力的本来面目,可以得出了一个基本力的统一理论。可以认识到基本力只能具有万有引力、磁力、电力、弱力、强力这5种。

在认识到基本粒子和基本力的本来面目基础上,我们还可以去认识原子核的内部结构,可以认识到为什么在较大的原子核内中子数必须大于质子数,认识到为什么原子核会出现核衰变、核裂变、“核聚变”。我们还可以去认识原子核外的电子(电子云)排列,借此可以去认识分子、物体的构成。我们还可以去认识星球的演化过程,为什么恒星是发光的,而一些行星、卫星是不发光的。

总之,通过认识到宇宙本身是个“点”,是在个“点”内,并从“点”这个宇宙终极出发,我们可以去认识宇宙的很多、很多未知奥秘,并可以得出一个宇宙的统一理论。

七、我经历了四十多年的研究,现终于告一段落,并完成了论文



(不得不略去近2千字)




《宇宙在个点内来认识量子如何构成宇宙》

https://xuyonghai.blogchina.com/761099966.html

https://xuyonghai1960.blogspot.com/2024/06/blog-post_24.html

徐永海,手机(微信):18600229405,电子邮件:2496290774@qq.com,另一微信号:xuyonghai-1960。




 
最新文章
相关阅读